每一次重大疫情,都不仅关乎人类健康与医学,而是对社会经济、社会管理的全盘考验。
2020年2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仍处于防控关键期,中国实体经济去向待明。疫情总会找到自己的解药,危机也将在我们不断自身优化中,变成转机。
在这个探索转机的关键节点,赢商网特别策划《战疫对话》系列访谈,对话那些亲历过“非典”之下商业风云的行业大咖,回溯当年,解读当下,探索疫情过后的商业新出路。
本篇文章,赢商网将对话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花涛以及协会秘书长谢永明,从行业发展与政策等各方面,解读新冠肺炎疫情对实体商业带来的影响。
采访前, 零协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会长最近非常忙。作为一个深度观察与服务零售企业数十年的深圳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以下简称深圳零协)的执行会长, 花涛这段时间一直忙于与各个商业零售会员企业沟通,并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反馈信息。
2月12日,深圳零协发布了一则针对此次疫情的企业发展调查报告:
-
100个会员零售企业中,有44%表示在当下疫情之下,现金流支撑不了3个月;
-
有37%零售企业预计未来三个月营收同比下降超过50%;
-
仅7%的企业预计未来营收持平。
企业现金流能支撑企业经营时长
因此,其上述的样本调查报告亦较为客观的反映了疫情对于深圳实体零售企业发展的剧烈影响。
作为深圳零协的创始团队成员之一,花涛亲眼见证了2003年非典时期深圳政府以及零售企业是如何抗击疫情与后续恢复商业活力的全过程。
深圳零协执行会长 花涛
“那个时候深圳购物中心才刚起步,非典对于实体商业的影响并没有现在严重。街上戴口罩的也就20%左右,大家还是在正常活动。对于实体零售来讲,正处于快速发展上升期,大家信心很足。”
从2003年2月8日深圳发现第一例SARA病毒确诊患者,到6月10日最后一位患者出院,非典时期,深圳政府倡导“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1-5月深圳GDP保持着15.6%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上年增长15.7%。受冲击最大的旅游酒店行业,仍能保持47%的入住率。1-5月餐饮业零售额逐月下降12.2%、12.5%、9.1%、4%、0.8%。
据当时媒体报道,非典期间,深圳没有一家宾馆、酒楼、商场关门,全都正常营业。亦从正面佐证了花涛的说法。
而截止目前,深圳所有酒店几乎停摆,餐饮业关闭堂食、购物中心全面转战线上。天虹、茂业、太阳等几大百货宣布旗下百货全部歇业,总计超过40家百货商场/奥特莱斯暂时闭店(超市除外)。
深圳商业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跟非典时期截然不同。疫情给实体企业带来的最大反思,是加速决定未来发展方向,加速“自救”步伐。
“此前很多实体企业对未来方向是很迷茫的。如智慧零售、线上渠道方面,很多企业并不上心,只是当做一个手段。现在关乎企业生死存亡了,从战略和战术上都重视了。”
疫情成了超强版的“催化剂”,逼迫企业被动加速转型。花涛很担心,“如果疫情持续到夏季,伴随而来的将是整个商业零售行业的洗牌。”
以下是赢商网整理的采访对象口述(一、二、三部分花涛口述,第四部分谢永明口述)
01
非典时期,整个实体商业正处在一个快速上升阶段。经济发展势头很猛的情况下,整个企业界的心态也是不一样的。面对突发情况,大家心态非常积极、有底气。
当时政府采取的措施,也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的,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居家隔离。当时想的都是熬过这一段就好了。
对于商超来讲,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应对两次抢购高峰。
第一次是抢购醋等防护用品,说醋可以杀菌。政府也出台了强烈的手段严格打击通货价格上涨,那时主流商超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
第二次抢购跟前不久类似,恐慌性的抢购大米等生活必需品。那次我们提前预料到了,因为协会会员都是连锁店,遍布广东省。最先收到消息是来自华润超市,从河源开始,说出现了抢购,到惠州,然后到深圳龙岗这么蔓延过来。
当时我们马上了解所有主流企业的情况,然后迅速向市政府报告。政府的反应也非常快, 从6点消息传来到7点我们核实情况到9点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基本判断第二天可能会发生抢购。
所以在当天晚上情况还可控的时候,政府已经对深圳各类生活必需品的储备情况作了一个摸底,储备到底够不够。
然后第一个措施就是紧急通知各大商场,到指定地点去进货。要求各大商场拿到货后第二天就把所有的物资如油、盐、大米、糖等这些都在商场堆出来,让消费者感觉到物资储备很充足。
第二个措施就是深圳政府第二天上午在万家超市彩田店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告诉市民深圳不缺物质,希望大家不要去抢购。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从早上商超开门大伙儿都去抢购,然后看到堆积如山的物资,到10点钟各个门店抢购基本就平息下来了。应该说这是非常经典的一个应对策略。政府牵头,全行业配合。
抢购潮过后, 虽然当时政府没有像现在这样强制要求大家自我隔离,但老百姓看到疫情蔓延,逐渐自发性就不太敢出门了。
到5月份,虽然非典疫情这时候已经弱化了,但消费者反而不愿意出门了。深圳当时最热闹的商业街-华强北就已经没啥人,客流量仅正常时的10%。
到6月份时商业局势已经很紧张了,这个时候政府方面就希望我们想办法说怎么让老百姓愿意出门,为此当时,我们就联合媒体做了深圳第一次购物节,迅速把整个商业零售行业恢复起来,到了七月份基本上是正常了。
02
这次疫情对商业的影响会持续多久,这个现在我们不好判断。
按照前不久中央会议部署,如果2月份结束疫情峰值,那么估计要到五六月份能恢复。如果疫情持续到五六月份,进入到夏天,这个实体商业的恢复可能就比较慢。这个时间持续,整个行业就会洗牌。
这一次疫情,对于实体商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跟非典时期的情况具有显著不同。
● 对于实体商业影响要分成几大板块来讲,首先是以超市为主的生活必需品零售,多年积累,老百姓信心足,是最快反应,在这轮疫情影响中受冲击最小。
● 第二类就是购物中心和其他非生活必需品的商业零售。尤其是购物中心,这些年一直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更强调消费社交体验感,这会儿大家都不能出门,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 其他如服饰、珠宝等,年前都进行大量货存准备,就想着春节期间是消费高峰期,现在据我了解的情况70-80%的业绩跌幅都是有的,这是非常困难。还有餐饮业、旅游业等也是受到剧烈的打击。
非典时期我们讨论最多的是如何应对生活物资缺乏期,然后尽快恢复生产。现在大家讨论最多的是未来的零售业究竟会是什么样的?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大家更加感觉到“智慧零售”也就是新零售,是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方向。
我们希望疫情早日控制,给很多企业无论是创新也好,调整也好,还能留下个好基础。
现在整个国家经济形势跟2003年差别很大,2019年大家已经觉得很难过了,2020年开年就碰到这种情况,很多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时间再长,很多会活不下去。
03
这次疫情给大家带来的更多的是对于智慧零售、新零售、线上渠道打造的反思。
之前协会也在积极推动会员企业转型智慧零售,但这个过程还是比较难的,很多企业并不是很认同,对未来发展方向是迷茫的。
如今,那些对于未来发展方向不太确定的企业,现在可能会更确定了,整个发展战略会进行调整。以前已经在尝试但尚不得方法的企业,这一次恐怕要下定决心去找方法尝试。
整体来讲这一轮疫情对实体零售发展,将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催化剂的作用。
04
第一个是企业复工方面,很多企业复工之后,员工的吃住行在疫情防控的当下怎么解决?
食方面,很多企业之前有公共食堂,但现在不能聚集性用餐,对于疫情防控可能有点困难。因此我们号召协会里的各大连锁餐饮,看能不能给这些企业配送团餐,这样一方面就能解决很多企业/工厂员工就餐问题。另一方面,也能推动餐饮企业尽快复工,降低损失。出行方面,很多零售企业员工上下班主要是通过地铁和公交,而深圳目前很多公交线路暂停或者改线了,在这样的情况,如何保障员工安全,如何能够正常的去上班。住方面,很多企业是员工统一安排住宿,那如何进行更好的登记隔离。
上面这些问题,政府需要有个针对性对策出台。
第二个,帮助企业更好的“开源节流”。
● 开源方面,其一在防控大形势,允许让不同业态的企业逐步复工。其二希望银行方面能够不断贷,对于信贷额度、利息等方面给予更多金融支持。对一些零售企业能不能提供免息贷款,保障现金流。尤其是对于中小型零售企业,本就是渠道商,卖货才能回收现金流。
● 节流方面,主要还是成本控制。除了自持物业外,很多租赁物业的商场,社区商铺等,也希望业主和房东能够进行减租。另一方面,就是对于减租企业,政府要有一些补贴,保障他们的权益。在人工方面,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调整员工底薪提成等,但五险一金、水电费方面,政府是否能够有些补贴,或者延缓缴纳。
另外,政府是否能够给一些保障民生、雇佣和租赁其他企业员工的企业更多扶持。如钱大妈等,跟很多餐饮企业共享员工,吸收社会闲置人工上班。
最后,就是政府要大力推动智慧门店、无人零售的发展,给予这些企业更多地支持。
- 编后语 -
从过去看现在,实体商业“触底反弹”只会更强。
非典时期,深圳从6月开始激活实体商业,到7月份商业基本复苏。疫情过后,深圳市政府大力推动住房、汽车等个人大宗消费改革步伐,鼓励支持商贸业连锁发展,推动一批连锁品牌走向全国,如天虹、人人乐、华润万家等成为国内零售巨头。另一方面,则是积极培育信息服务、教育、文化、休闲等新的消费热点,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此次疫情,亦是一次历史契机,迫使实体商业零售企业如餐饮、零售、娱乐等,积极地探索新的卖货模式,营销方式、产品模型,从线下到线上,全面开拓新的渠道资源。
在笔者看来,未来的商业,必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实体商业的优势是人性化的体验,这,在任何时期都不会过时。
逆境中存活下来的企业,触底反弹后,其未来的发展势能只会更强。
部分资料参考:
1、2003年7月版 《特区理论与实践》,邓平. “抗非典中的深圳:发展经济不动摇”
2、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6月25日,《深圳细数非典对经济的影响》
3、新华社,2003年5月02日 《深圳防“非典”不误经济发展》
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